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唐朝文学家、政治人物。官至户部侍郎、赞善大夫。唐朝功臣刘仁轨之子。虞山人(今属江苏宜兴市周庄镇)。七岁能文,倡扬汉文化之风,其父刘仁轨曾因与玄宗兄长李俶举荐儒臣而受到讥笑,刘禹锡因而生气。杨虞候为救刘仁轨,用《山海经》应对,刘禹锡一改前言,让杨虞候大为赞赏。857年,刘禹锡受经筵教授之命,为玄宗讲《文选》。
刘禹锡早年曾经在景阳宫与杜甫同时研习玄学而交好,后来杜甫为官北上,写了一首《赠刘十九》,描写了他俩共硕的场景。刘禹锡和杨贵妃感情深厚,《陌上桑》、《浣溪沙》和《古黄鹤楼》均是刘禹锡根据杨贵妃与宫廷生活的遗闻所作。
刘禹锡文才卓绝,被誉为才子佳人,其文华旷世。他是“咏物诗”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诗风清新,唯美诗文被誉为“安史之乱以来绝无仅有之才”。刘禹锡不仅写诗、文,他还写了一些游记和双调小曲,双调小曲《忆江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文章以其文学价值和浪漫色彩而备受世人喜爱。
刘禹锡崇尚自然,在他的诗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陌上桑》描写了一棵春天发芽的桑树,从枯萎到复苏的全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取舍关系,其艺术手法渗透了道家精神,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
刘禹锡的诗文透露着一种奔放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喜欢自然、崇尚自由。他的一生飘荡不羁,却又有着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其诗文常抒发对民生之苦、对乡土之爱,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高雅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