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案件中的凶手被称为「恶之心」,这究竟是什么?人们常说的「恶」有「生理恶」、「心理恶」和「道德恶」三种类型,而「恶之心」则包含了以上所有类型。对于「恶之心」的解读,心理学家们提出了「罪犯心理学」这个概念,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解读恶之心。
罪犯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特征来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学科。罪犯的犯罪行为决不是单纯的人类本能反应,而是很多决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比如社会、心理、物质等。犯罪者表现出的「恶之心」可能是种基于自身经历引起的创伤或是因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理行为。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也是影响「恶之心」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被社会道德体系所约束,形成了对善恶的界线。然而,由于个体的信仰、价值观、文化、教育、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差异,也造成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会偏离于社会意义上的规范。当个体内在的道德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有效控制时,个体偏离善恶标准的越多,就更容易展现出「恶之心」。
「恶之心」是一个兼顾多个因素的综合问题。从本质上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恶之心」,只是因为不同的生命经历和道德标准才有所不同。深究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