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简介
徐庶(约公元175-约公元238年),字元直,荆州南郡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文学家、谋士。曾为蜀汉丞相刘备和后来的刘禅谋划国家大计,为蜀汉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徐庶智谋出众,才华横溢。虽然他曾被刘备相中,但因家境贫寒,没有机会为刘备效力。后来,徐庶避难于荆州,被刘备发现并重用。他以才智独特,帮助刘备平定了南郡之乱,为刘备的夺取益州立下了赫赫战功。
徐庶出任丞相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使得蜀汉国力迅速发展。同时,他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推广,倡导儒家思想,为蜀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徐庶一生,以忠诚、聪明才智和卓越的谋略征服了刘备和刘禅,并为蜀汉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徐庶传:谦谦君子 德逸群贤
徐庶,字元直。汉末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徐庶微不足道的背后,却有一个传说。
当刘备北上征讨曹操,得到孔明引荐后,他三顾茅庐招来了徐庶。
徐庶温文尔雅,精通音律。他四海为家,名满天下,却无意成为官员。刘备拜他为军师,他婉言谢绝,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后来,司马懿南征成功,蜀汉形势危急。刘备曾对门生们说:“此天亡道也。”徐庶闻言,泪如雨下。直言希望南阳下雨,以救灾民,却最终引起了司马懿的警觉,致使刘备南征之计失败。
走过曲折坎坷,徐庶的一生,警醒了人心,令人皆不敢忘怀。他是一位忠诚谦和,博学多才的君子,他的影响也将会持久地流淌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徐庶简介:三顾茅庐追随刘备之谋士
徐庶(160年—212年),字元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官至太子太傅。
徐庶年少时聪慧好学,曾有“端午之诗”的赞誉。早年他就师从王粲学习音律,后来又广泛涉猎诗词、易经、军事等领域。
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逃离乌程县,来到草庐中隐居。此后,刘备三次拜访徐庶,得到徐庶的赞同,最终成功将荆州占领。为表谢意,刘备不仅提拔徐庶为侍中,还赐给他荆州南部的越嶲郡。
建安十八年(213年),孙权攻打新野。刘备命令徐庶前往新野担任益州(包括荆州)都督府的主簿,帮助关羽和张飞进攻曹仁,抵挡东吴孫權的进攻。可是徐庶高热成天,只得叹曰:“我不幸全无用于国家之时也!”随后,徐庶病倒而亡,年仅53岁。
徐庶机智聪明,善于言辞,凡事思之周全,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